年轻人悄然爱上的社区食堂,竟然也玩起了“剩菜盲盒”,两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近,上海徐汇区的一家社区食堂,漕河泾街道华富社区食堂推出了一款10元“爱心盲盒”,每天限时限量发售,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盲盒”的售卖时间是社区食堂当天营业结束前一小时,目前是13:00—13:30、19:00—20:00两个时间段。
相对于时下流行的“剩菜盲盒”,社区食堂的“剩菜盲盒”更名副其实,前者多是一些糕点之类的食品,而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中式菜品。当然,也非实质性的“剩菜”,而是食堂加工模式无法精准控量,在正常餐饮时段来不及售完的菜品,延时继续销售,在卫生与品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同时,引入“盲盒”的形式,并以低于正常价格一半的优惠,再辅以延时服务,不得不说很有吸引力。如此,既使得这些菜品实现了物尽其用,从根本上防止了食物浪费,同时,也让一些因工作影响不能正常就餐和部分低收入群体,切实享受到了便利与实惠。
食物浪费是餐饮的共性问题,社区食堂“大锅小份”的制售模式,受到销售波动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剩余”,通过服务便利与价格优惠促销,扩大消费减少浪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区食堂引入“剩菜盲盒”可以借鉴复制。
当然,“剩菜盲盒”并不是餐饮经营的主流,而时下,“剩菜盲盒”在流量的挟持下,反而成为“噱头”,显然本末倒置。社区食堂引入“剩菜盲盒”的确让经营又亮了几分,但并不宜成为社区食堂营销的“卖点”乃至“炫耀点”,还须谨守减少食物浪费举措的边界,合理有度。
此外,“剩菜盲盒”对消费者而言是射幸选择,对于经营者来说同样也有不确定性,就餐的人多,“剩菜”就少甚至没有。总之,“剩菜盲盒”不会是稳定的供应。因此,社区食堂等餐饮经营者,亦要合理控量,不唯“剩菜”而增量,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理性对待,消除“剩菜盲盒”经营模式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