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费不透明、实际借款成本过高、个人信息泄露、过度借贷……近期,针对一些群众在网络贷款中遇到的问题,多地相关部门发布风险提示。

  近年来,网络贷款因营销广泛、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等特点迅速发展,但各种“套路”也层出不穷。一是虚假宣传、花式引流,有的被害人只是在网上输入个人信息就被强制贷款。二是借款成本高昂,各种服务费、中介费、保证金等“砍头息”名目繁多,实际借款成本远高合理范围。三是潜在暴力催收威胁,即使用户中途想要退款也可能被威胁,在电话骚扰、短信轰炸之下“乖乖就范”。据媒体报道,有用户反映在网贷平台查询额度后意外背上贷款,部分用户甚至到账2000元却需在7天后还3000元。

  以上网络贷款未经金融监管机构批准,具有高利率、不透明收费、暴力催收等特征,是典型的具有高利贷性质的“黑网贷”。除了变相提高用户借款成本之外,还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在诱导之下产生过度借贷,不仅侵害用户个人权益,而且其黑灰产业链扰乱金融秩序、社会秩序。今年4月,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强制贷款和暴力催讨案件中,犯罪集团就累计向3.3万余名客户放贷9500余万元,向2.7万余名客户收回贷款约1亿元。

  结合此前备受诟病的“套路贷”,广大群众对于加强网贷监管的呼声持续高涨。对此,监管部门应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加大打击“黑网贷”的频率和力度,建立长效机制,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个月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小额贷款公司信息披露、风险提示、营销宣传、客户信息采集使用等行为作出规范,明确禁止小额贷款公司捆绑销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将贷款列为支付结算的默认选项、诱导过度负债和多头借贷、以违法或不正当手段催收等,释放出“猛药去疴”的强烈信号。

  令很多用户反感的还有,越来越多APP热衷于“借钱”给用户。这固然是平台获客后流量变现的重要方式,但业务范围拓展的同时责任也随之增加。对于平台而言,应加强自身管理,不得随意为贷款应用提供导流服务。各大应用商店也要持续加强对贷款APP、小程序的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审核资质要求的及时进行下架处理。此外,对于一些专家呼吁的“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让真正有需求的年轻人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也值得有关部门充分正视和科学评估。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