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青桂】英国路透社1月1日报道称,新西兰表示,自2024年第一天起,随着中国对新西兰奶粉征收保障性关税于2023年12月31日结束,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所有乳制品都实现了免征关税。
新西兰贸易部长托德·麦克莱在一份声明中写道:“这对我国乳制品行业是好消息,取消关税预计每年能额外节省约3.5亿新西兰元(1新西兰元约合4.49元人民币),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持续为新西兰经济带来利好,不断巩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保障性关税是用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某种产品进口突然激增带来激烈竞争而设置的关税。2008年,新西兰成为最早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2022年,中国和新西兰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以下称《升级议定书》)正式生效。
根据两国的协议,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各种乳制品关税到2019年需降为零,但对原料奶粉、液态奶、黄油、奶酪这四类产品设定了特殊保障性关税,若进口量超过约定水平,便不再享受零关税。对新西兰液态奶、黄油和奶酪等产品的保障性关税已于2021年结束,而对奶粉的保障性关税适用时间最长,到2023年12月31日才正式结束。
中国和新西兰的协定为新西兰这个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国开拓了新市场。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400多亿新西兰元。路透社报道称,过去3年,新西兰平均每年向中国出口价值约80亿新西兰元的乳制品140万吨。新西兰官方数据显示,其中约一半是奶粉。
新西兰《自治领邮报》网站1月1日报道称,新西兰马尔堡农民联合会主席埃文·怀特表示,取消关税将使新西兰受益,并“悄悄地”给大多数新西兰农民带来好处。“它让更多的钱回到奶农的口袋里,而这些钱又会回馈给城镇、社区和乡村。”怀特说。
《升级协定书》出炉后,中国国内市场上出现更多优质奶产品,消费者选择范围变大,市场活力被进一步激活。在奶粉保障性关税尚未取消的3年间,国内企业趁机扩大部署在新西兰投资建设牧场和工厂。
乳业独立分析师宋亮1月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新协议中涉及的奶粉主要是大包粉(原料奶粉)。近几年,中国奶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性过剩的时期,再加上中国乳制品的消费结构和工厂的使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中国对大包粉的使用正在减少,反而对一些高附加值、高品质原料的使用在增加。在这一背景下,未来中国进口大包粉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停止对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征收关税预计不会对中国乳制品产业造成太大影响。
宋亮认为,未来减免的政策还可能扩大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随之而来的是,原料进口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将大幅缩减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帮助国内企业整合全球资源,有助于提升中国乳制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乳制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