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像是有几十只知了叫个不停”“感觉脑袋一圈全是蜜蜂在飞”“严重的时候无法睡觉,整个人都不在状态”…… 这是患者们对自己耳鸣感受的描述,难以忍受、长年累月、无法控制是耳鸣患者最真切的体会。
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3亿耳鸣患者,平均10人中就有1人被困在“不存在”的噪音里。多位临床专家提到,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趋势。
患者深受困扰,易出现衍生疾病
64岁的郑大伯患耳鸣已经30多年。年轻时当兵受演练的枪炮声影响,听力下降,再加上劳累过度,发展成神经性耳鸣,久治不愈。他说,每天一醒来,耳朵里无数知了在叫,却怎么也无法摆脱。
“家里人跟我说话都要扯着嗓门,孙女嫌弃我说爷爷耳朵坏掉了,这么多年大医院几乎跑遍,就是不见好,我其实已经放弃了。”郑大伯非常无奈。
不仅是老年人,部分中青年也受到耳鸣的侵扰。今年40岁的许毅(化名)在一家外企工作,一个月前突然发现自己的右耳嗡嗡地响。他觉得自己听外界的声音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晰了,而且有回音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华伟表示,耳鸣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相对而言成人期发病的患者更多。以前老年人患病率最高,但当下社会压力大,有不少年轻人也患上耳鸣,整体来看耳鸣患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专家介绍,耳鸣通常为无具体内容的耳内、耳边或颅脑内的噪声,根据严重程度分级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其中达到重度和极重度的耳鸣患者一般占人群的3%到4%。这意味着我国有大量患者正饱受严重的耳鸣困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柴亮说,除了听到鸣响外,耳鸣往往还伴随着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会在多个维度影响生活质量。耳鸣患者有较高的心理或躯体障碍发生率,其中以焦虑和抑郁最常见,根据文献资料,33%的耳鸣患者伴随抑郁。
成因复杂,耳鸣治疗成世界性难题
受访专家表示,耳鸣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部分学者认为通常由外周的听力损失触发,从而导致边缘听觉神经活动下降,中枢听觉系统因为缺乏外界声音输入(或刺激)而做出适应性改变。
“听力损失(如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确实可能产生耳鸣。本来声音是双侧进入,倘若只有一侧进入,那么声源定位、降噪功能都会下降,导致大脑中枢信号传导异常,从而产生耳鸣。”李华伟说,“不少患者的耳鸣是由耳聋引起的,而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成因一般是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专家解释,导致耳鸣的另一类原因可能是心理压力过大或疲劳过度,精神压力、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生活不规律就像是悬在人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能对听力造成影响。
李华伟表示,耳鸣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世界级难题。“从药物上看,目前全球没有一个是国家批准的、专门用于治疗耳鸣症状的药物,原因在于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另外,如果用药干预中枢机制,可能会对人的正常思维和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文献资料也指出,没有药物能显著降低耳鸣程度,加上很多患者对耳鸣没有科学的认识,甚至还有很多误区,导致了干预困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主任医师舒易来提到,耳鸣导致的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容易强化耳鸣的存在,加重耳鸣对心理健康甚至躯体健康的危害,负面情绪问题与耳鸣叠加,形成恶性循环。
传统+科技
多样化疗法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据了解,耳鸣的常规治疗包括咨询教育、心理治疗和声治疗等。李华伟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常使用的疗法之一是认知行为疗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疗法。
“声治疗也是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段。譬如个性化耳鸣声治疗,主要是根据耳鸣中枢机制,应用对耳鸣频率和响度进行调制的特殊治疗声。”李华伟说,该院研究团队研发的复旦耳鸣RS,覆盖了听力测试、耳鸣诊断、耳鸣咨询等功能。近期,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个性化声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耳鸣症状,包括降低耳鸣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等。
数字化为实现耳鸣声治疗带来了新变革,传统中医疗法也受到不少患者认同。
在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耳鸣耳聋工作室,浙江省级名中医高宏每周二都穿着白大褂穿梭在病床间,手握三寸银针,捻转、提插,一气呵成。躺在诊疗床上的患者郑大伯在接受几次治疗后感慨,“针感很强,耳周每一针下去,我都明显感到酸胀的感觉传到耳道里。”
临床30多年,高宏一直钻研针灸疗法。从起初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再到选定主攻方向为耳鸣耳聋等听障疾病,他自创了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案——导气通络疗法,用小小银针和一剂剂中药,努力让听力障碍患者回归清爽的声音世界。
“耳周施针时酸麻等得气感内传至耳道内,才能达到我们治疗的要求,这就是导气通络疗法的奥妙之处。”高宏解释说,“这也是历代针灸医家强调的 ‘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气速则效速’。”
郑大伯在第三次治疗后,耳鸣就出现好转。郑大伯说起来难掩内心激动:“整整一天,知了叫全停了,几十年来都没觉得这么安静过。”
原标题:《耳鸣:困在“不存在”的噪音里》
参与采写:张珺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