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焕生机、增活力 “一带一路”增添新“中国名片”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早在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上“分分合合的车辙印”就为丝绸、茶叶、陶瓷等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打上了“中国名片”的印记。200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这条“路”上所留下的全球化经贸往来“足迹”频密,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一带一路”上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中国名片”。

  高铁

  高铁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名片”。近年来,舒适、快捷的高铁屡屡在海内外社交媒体赢得赞叹,有外国网友将之称为“开往未来的列车”。截至2022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高铁还出口海外。9月7日,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两地间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10月初,将正式售票开始商业运营。这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印尼迈入“高铁时代”。

  雅万高铁动车组是中国高铁列车出口国外第一单。据设计制造者中国中车介绍,列车采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先进成熟技术,同时适应印尼运行环境和线路条件。2022年8月,动车组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并陆续通过海运运往印尼。

  核电

  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另一张“国家名片”。今年7月,巴基斯坦举办恰希玛核电站5号机组(C-5)破土动工仪式。这是中国“华龙一号”出口巴基斯坦的第3台机组。在此之前,采用相同技术的巴基斯坦首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卡拉奇核电站K-2/K-3两台机组已在投产后交付巴方。

  据介绍,“华龙一号”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机型,C-5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能满足巴基斯坦当地超过40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对于长期面临电力短缺的巴基斯坦来说,核电站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港口

  十年来,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大量的“中国港”“中国路”“中国桥”。具有网络、乘数效应的大量基础设施成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硬资本”。以港口为例,作为连接陆海的大型基础设施,“一个港口带火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的案例并不鲜见。

  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若罡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今年1月开港运营的尼日利亚莱基港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首个以投建营一体化模式实施的控股港口项目。经测算,45年特许经营期间,莱基港可以拉动尼日利亚3610亿美元的GDP增长,创造17万个就业岗位,带来直接、间接商业收入1580亿美元。

  高铁、核电、港口都为“一带一路”合作增添浓墨重彩的中国元素。不过,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看来,“一带一路”上的新“中国名片”远不止于此。古代丝绸之路上畅销的丝绸、瓷器等中国产品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最高峰,是“别人没有的绝活”。那如今的“一带一路”上,中国的“绝活”是什么?

  王义桅认为,那就是中国的制度和产业体系的优势。一方面强大、齐全的产业链,支撑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核电站、高铁等超高难度的复杂工程。另一方面,基建项目大都投入高、建设周期长,短时间见不到收益,西方私营企业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承接的。而中国之所以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造桥、修路、建港等,是因为背后有着强大的央企,能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从而落实长远的战略规划。这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带来的优势。

  正是因为有央企的配合,他指出,中国才能“全国一盘棋”地调动资源,实现如: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乃至跨国互联等重大工程。另外,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浓缩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再加上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学习到的如:开发性金融、经济特区、高铁技术等,能够系统集成,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优势。

  他认为,在“一带一路”上,这些才是真正的新“中国名片”。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