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公共场所过度使用甚至滥用人脸识别技术,上海近日开展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快整治步伐,朝着公共场所“不刷脸为原则、刷脸为例外”的目标持续攻坚。

  刷脸支付、刷脸取纸、刷脸住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日益广泛,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许多担忧。处处刷脸真有必要吗?是否存在过度采集信息?这些隐私数据会流向哪里?怎样防范信息泄露?类似疑虑并非杞人忧天。人脸信息曾在网上被公开兜售,5000多张人脸的信息,打包只要10元。

  现实中,囿于时间、精力,很多人即使人脸信息被滥用了,也不会去较真,但监管环节不能因此放松。技术是中性的,一项新技术究竟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魔盒”,根本上取决于使用技术的人。人脸信息作为生物识别信息,是不可更改的,一旦泄露并被滥用,危害极大,有必要划清红线底线,实现公共场合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最大可能“退”、最小范围“用”、最小范围“存”。

  划定边界,并不是要给新技术发展泼冷水。社会治理比较复杂,需要在多元利益和各方诉求中找到平衡点。既不能片面地追求安全而忽视效率,也不能只注重效率而不顾安全。规范人脸识别应用,才能消除人们的顾虑,保护好个人信息,也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个人隐私和商业使用之间的关系,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促使新技术走稳发展之路。

  可以看到,上海市此次专项行动还通过普法培训、发布人脸识别领域的案例解析等方式,帮助企业理解法律要求。这既保障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也用法治的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合法应用探索留下了必要空间。

  坚持科技向善,才能趋利避害。消费者遇到强制刷脸时,也不妨大胆质疑、大声说“不”。

国际绿色品牌联盟
Avatar photo

作者 绿色在线

  “绿色在线”创建伊始,坚持以绿色人文,绿色人生的永恒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内外广大客户需求,传播国内外绿色文明、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绿色农业、绿色发展等最新动态信息。为了绿色在线更好的发展壮大,欢迎各界有缘人士,友情参与共同发展。